祁柒

古今名人录15 朱棣篇


     自嗨文,历史资料全部来源于百度,文笔辣鸡,ooc严重,不喜勿喷
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
  “父皇,如果……立四弟为太子吧!”朱标一脸严肃。

  “标儿……”朱元璋心神一震。

  “父皇,四弟会是一个好皇帝。”朱标很清楚,如果他和长子依旧不幸亡故,即便朱允炆将来被矫正,因着天幕的关系,要想上位,他的兄弟们定会头一个反对。

  更何况,他完全不愿因为皇权之争,叔侄相残、兵戈再起。

  朱元璋原本挺直的腰杆都佝偻了一些,眼里流露出一抹疲惫。

  他理解天幕上自己的决定,立朱允炆为皇太孙,除了他自己无比推崇嫡长子继承制,竭力避免因皇子争位,至使江山动乱;便是出于对标儿壮年早逝的扼腕与补偿。

  可现在,唉……

  【七七:夹河、藳城之战再次使南军损失惨重,正面战场战事稍缓和。南军改为通过谈判、反间、袭击后方等方式间接作战。击败平安后,燕军南下,先后经过顺德、广平、大名,并驻扎于大名。诸郡县望风而降。】

  【九九:朱棣听说齐泰和黄子澄被贬,上书和谈,表示“奸臣窜逐而其计实行,不敢撤兵”。】

  【七七:朱允炆得书,与方孝孺讨论,方孝孺表示可以借此机会遣使回报,拖延时间,并懈怠其军心;同时令辽东等军队攻其后方,以备夹攻。】

  【九九:于是(四月)建文帝令大理寺少卿薛嵓去见朱棣,传诏并秘密在军中散布相关消息。】

  【七七:薛嵓见朱棣,说“朝廷言殿下旦释甲,暮即旋师。”朱棣表示这连三尺小儿也骗不过。薛嵓无言以对。】

  公元1402年,明。

  “本来就是,朱允炆看不起谁?”朱棣嗤笑。

  【九九:五月初一,盛庸、吴杰、平安等分兵骚扰燕军饷道。】

  【七七:朱棣遣使者进京表示盛庸等不肯罢兵,必有主使。】

  【九九:建文帝听从方孝孺的意见,将其下狱(一说诛杀),和谈破裂。】

  【七七:朱棣见和谈破裂,决定袭击南军饷道,以使德州南军陷入困境,遂令都指挥李远率兵六千,换穿南军甲胄,从济宁南下;六月十五日,燕军瞒过南军到达沛县,成功焚烧大量南军粮船,河中鱼鳖尽死。南军损失粮食数百万石,京师大震,德州陷入窘境。】

  【九九:由于河北战事不利,方孝孺想出了反间计,利用朱高炽和朱高煦的矛盾,先写一封信给守北平的高炽,令其归顺朝廷,许以燕王之位;然后派人告诉朱棣和高煦世子密通朝廷,以使燕军北还。】

  【七七:但朱高炽得到信后,根本没有拆开,将朝廷使者连人带信一起送往朱棣处。反间计失败。】

  【九九:至此,燕军靖难已有两年多。虽然屡战屡胜,但因兵力不足,无法巩固并扩张胜利,往往放弃新取之地;仅能据有北平、保定、永平三个郡。】

  公元前222年,秦。

  嬴政看着奋笔疾书的扶苏,只觉得脑壳痛,虽然未来的大秦需要一个仁德之君,但是扶苏的性子实在是太迂腐了,否则怎么会被胡亥那个废物逼死?

  虽然之前天幕上未点名过程,但依照自己对扶苏的培养与安排,扶苏如果同朱棣那般造反,失败的可能性趋近于无。

  可事实上,扶苏就被是胡亥逼死了,那么,真相只能是扶苏自己……

  公元前128年,汉。

  有着朱允炆这个反面教材,刘彻决定自己手把手的教导拒儿,皇位之争,决不能妇人之仁,当断则断。

  更何况,大汉的藩王可比大明的麻烦的多。

  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上位后,被藩王靖难。

  公元1368年,明。

  朱元璋心口如同被扎了一剑,又一次提醒他朱允炆是如何将大好的局面玩崩的。

  【七七:建文三年(1401年)冬,朱棣决定直接率兵南下,临江一决。】

  【九九:在经历了灵璧之战等数场大战,朱棣的兵锋已经直逼京城。】

  【七七:灵璧之战后,燕军向东南方向直线前进。五月初七下泗州,朱棣谒祖陵。】

  【九九:盛庸在淮河设下防线阻碍燕军渡河,朱棣在尝试取道淮安、凤阳受阻后,遣朱能、丘福率士兵数百人绕道上游乘渔船渡河,五月初九从后方突袭盛庸,盛庸败走。燕军遂克盱眙。】

  【七七:五月十一日,燕军向扬州方向前进,五月十七日,到达天长。守扬州的监察御史王彬本想抵抗,但属下反叛,趁其沐浴时绑缚之。五月十八日,扬州不战而降。随后高邮归降。】

  【九九:五月二十二日,朱允炆遣庆成郡主(朱元璋的侄女、朱棣的堂姐)与朱棣谈判,表示愿意割地。朱棣说“此奸臣欲姑缓我,以俟远方之兵耳。”郡主无言以对,遂返。】

  【七七:六月初一日,燕军准备从浦子口渡江,但遇到了盛庸最后的抵抗。燕军战不利,朱棣打算议和北还。】

  【九九:此时朱高煦引兵来援,朱棣非常高兴,说“努力罢!世子常常生病啊。”暗示朱高煦有机会取得储君宝座,于是朱高煦大受鼓舞,率众殊死战,击败盛庸。】

  公元1368年,明。

  “乱家之象。”朱元璋陡然想起之前天幕中所提的汉王叛乱。

  公元1402年,明。

  朱棣“啧”一声,高煦能力是有,但缺陷还是太明显,太子还得是高炽。

  朱高煦心头一跳,之前天幕曝光他叛乱一事,父皇便对他甚有意见,可如天幕上所言,明明是父皇你暗示他有机会的。

  【七七:六月初八,燕军驻扎于龙潭,朝廷大震。朱允炆徘徊殿间,召方孝孺问计。】

  【九九:有人提议逃往内地以图兴复,方孝孺表示城中尚有二十万兵,应坚守待援;即使真战败,国君为社稷而死,是理所应当的。可以再派大臣、在京诸王前往谈判以拖延时间。】

  【七七:于是六月初九,派李景隆、茹瑺等见朱棣,再次谈判;朱棣表示割地无名,只要奸臣。】

  【九九:六月初十,遣谷王朱橞(建文元年逃回京城)、安王朱楹等第三次前往谈判,无果。】

  【七七:六月十二日,外出募兵的大臣们仍未返回,朱允炆只得派在京诸王和武臣们守卫各门。时左都督徐增寿(徐达子,辉祖弟)谋内应,被一群文官围殴。】

  【九九:次日(1402年7月13日),燕军抵金陵。徐增寿作内应,事败,被朱允炆亲自诛杀于左顺门。守卫金川门的朱橞和李景隆望见朱棣麾盖,开门迎降。】

  【七七:燕王进入京城,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,在群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,年号永乐。历时四年的“靖难之役”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。】

  公元1368年,明。

  “就是不知道老四如何处理朱允炆?”朱元璋嘀咕着。

  公元1402年,明。

  朱棣正襟危坐,接下来盘点关乎到大明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
  李景隆苦笑,识时务者为俊杰,为之奈何?

评论(173)

热度(1388)

  1. 共30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