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柒

第37章 王安石篇

   自嗨文,历史资料全部来源于百度,文笔辣鸡,ooc严重,夹带私货,不喜勿喷

 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
  【管理员】七七:关于始皇的盘点就到这里了,我们开始新一轮的抽卡吧?

  【管理员】九九:OK,我看看……

  【管理员】九九:嗯,北宋时期的,有这样一位改革家,他呕心沥血、排除万难砥砺前行,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,只可惜遇上了一群拖后腿的猪队友,他们利用新法大肆敛财,扰民,本是为民的变法成为了扰民的变法,也让他在历史上毁誉参半。

  【管理员】七七:王安石?

  【管理员】九九:没错,就是他。

  【管理员】七七:王安石真是可惜了,他的变法虽然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弊端,但是“富国强兵”的效果那是十分显著的。然而,在他死后,新法就被以司马光为首的顽固派彻底废除了。

  公元前326年,秦。

  变法?

  说起这个他就不困了,顶着一双熊猫眼的公孙鞅瞬间支愣起来了。

  公元1070年,宋。

  宋神宗赵顼心情很是愉悦,至少知道了变法是可行的,至于仙人所提到的弊端,有着天幕的剧透,及时纠正就行了。

  哈哈,现在还有谁能阻止他变法?

  自他登基接手一大堆烂摊子后,便有心变法富国强民。

  只是新法刚一出台,便招来朝野间一片指责和谩骂,推行更是阻碍重重。

  左一句“祖宗法度不可变”,又一句“以富国强兵之术,启迪上心,欲求近功,忘其旧学”,“尚法令则称商鞅,言财利则背孟轲,鄙老成为因循,弃公论为流俗”。

  呵呵!

  【管理员】七七:在正式盘点之前,我们先介绍一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。

  【管理员】九九:自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建立起,因为国情缘故,对于土地实行“不抑兼并、田制不立”的政策,即放任地主阶级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,却享有不交纳赋税的特权。

  【管理员】七七:这项制度是基于唐朝均田制崩溃以后,由于私有土地的日益增多,土地兼并日益严重,国家已经没有了剩余的可授予农民耕种的公田的趋势沿袭的。

  【管理员】九九:而在按照土地多寡征税的情况下,只有保障地主阶级的利益,才能够稳定财政税收、巩固政权统治。

  【管理员】七七:可是,随着时间的流逝,该政策的弊端亦越发明显。

  【管理员】九九:到太宗时,土地的集中已十分严重,“富者有弥望之田,贫者无卓锥之地”,至仁宗时,更是“势官富姓,占田无限,兼并冒伪,习以成俗”。

  【管理员】七七:至英宗时全国土地总数中的三分之二已经集中在官户,形势户以及僧侣地主的手中,使大批农民失去田产,沦为佃户,遭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。

  【管理员】九九:至仁宗庆历之初,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已经是此起彼伏,“一年多似一年,一伙强如一伙”,极大震动了统治阶级。

  【管理员】七七: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陕南商山张海领导的农民起义;同年湖南桂阳监的瑶汉人民起义。

  【管理员】九九:及至神宗即位后,大宋王朝虽然表面上一派繁荣,其实内部已经蕴涵着深刻的矛盾和问题。

  【管理员】七七: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,大批农民丧失土地,兼之富豪隐瞒土地,导致财政收入锐减,出现了立国以来少有的财政赤字。

  【管理员】九九:百年之积,惟存空簿。

  【管理员】七七:财政的亏空迫使政府不断增加赋税,除了缴纳名正言顺的“两税”之外,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,给民众造成沉重负担,加之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,百姓苦难,各地怨声不断。

  【管理员】九九: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利,农民们只有铤而走险,揭竿起义,农民暴动越来越严重地冲击着宋朝的统治。

  【管理员】七七:再有就是,“三冗”亦是构成北宋中叶统治危机的重要内容之一,即“冗官”“冗兵”“冗费”。

  【管理员】九九:北宋官僚机构臃肿庞大,官员众多,由于“官,职,差遣”的任官制度,有许多官员只享受俸禄,而无实际职事。

  【管理员】七七:此外,还有人数众多的等待差遣的官僚预备队,宋朝文武官员的俸禄十分优厚,“恩逮于百官者,唯恐其不足;采取于万民者,不留其有余”。

  【管理员】七七:北宋军队数量与年俱增,太祖时仅有禁军19.3万人,太宗时增至35.8万人,真宗时增至43.2人,仁宗时猛增至82.6万人,全国军队包括厢军在内已有125.9万人。

  【管理员】九九:北宋军队数量虽多,但由于实行“守内虚外”等政策和“更戍法”,军队得不到很好的训练,战斗力大大削弱。

  【管理员】七七:为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的开支,再加上“澶渊之盟”之后,宋廷每年都要想辽和西夏缴纳大量“岁币”朝廷的财政负担日益沉重,其中尤以军费支出数额巨大,天下“六分之财,兵占其五”。

  【管理员】九九:真宗末年,朝廷财政收支略有结余,仁宗皇佑元年收支相抵,已无节余,英宗治平二年,已经是寅吃卯粮,财政赤字达1570余万缗。

  【管理员】七七:由此可见,当时北宋存在着严重的财政危机,深重的外患和尖锐的阶级矛盾,改弦更张,变法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了。

  【管理员】九九:同时,外敌的侵扰给大宋的政权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。

  【管理员】七七:北宋建国以后,就与东北边境的契丹族和西北边境的党项族连年发生战争,但由于北宋政治腐败和军队软弱涣散,虽然耗费了巨额的财力和人力,但每每以失败告终。

  【管理员】九九:为了摆脱国库空虚、外患严重、内忧日甚等贫弱的困境,促使北宋需要进行了两次变法。

  【管理员】七七:一次是在仁宗时,范仲淹所主持的昙花一现的“庆历新政”;另一次是在神宗时由王安石所执行的“熙宁变法”(亦称王安石变法)。

  公元1070年,宋。

  有不少大臣的脸上火辣辣的。

  难道他们真的是不知道新法对于国家的好处吗?

  答案不言而喻。

  在绝大多数士大夫的观念中,他们通过十年寒窗苦读,终于登上了天子堂。

  所以他们就理应高人一等,享受各种特权。

  如今,可恶的王安石却要他们和普通百姓一样承担义务,这不仅有辱斯文,还让他们承担了很大的一笔经济损失。

  于是,攻击王安石的劄子像雪片一样飞上宋神宗的御案前。

  孟子曰: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”

  那些个士大夫天天高喊着“孔孟之道”,可当自己的利益受损时,孔孟之道早就被他们丢到九霄云外去了。

  真是讽刺啊!

评论(202)

热度(781)

  1. 共7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